資訊:身心健康如何相互影響
如果你說自己情緒低落,別人可能會建議你去做些運動,比如出去走走。同樣,如果生病不舒服,你可能也不像平時那樣活潑、愛說笑。這意味著我們的身體健康和精神健康是相互交織的,當其中之一受到打擊時,另一個也會受到影響。但不太確定的是,這兩者為什么以及怎樣互動?
影響身心健康的原因數不勝數,有些比較明顯——比如,如果白天不好好進食可能會情緒不佳,運動可能會讓人更有活力。一些研究顯示,可能還有其他一些不太直截了當的互動在發生,例如,壓力和抑郁能夠讓免疫系統更脆弱,免疫系統脆弱會讓人更容易生病。
情緒障礙也與罹患心臟病幾率增加有關。因此,它是一種雙向機制:即如果身體健康受影響,也會影響精神健康,反之亦然。
然而,事情會變得更復雜。一些其他因素,諸如社交互動,甚至兒時的經歷也會有潛在巨大影響。
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傳染病流行病學系的奧恩伯格博士解釋說,事實上這些都是一組叫“健康決定因素”的一部分。他們包括遺傳、社交及支持網絡、環境因素——即我們居住的地方——這都會影響我們的整體健康。
研究發現,另一方面也成立:即精神和身體健康也能影響生活的其他方面。
例如,如果精神健康狀態好,也更可能去運動,但至關重要的是,運動也能改善精神健康。
文章稱,如果患有抑郁癥,很難找到動力并繼續下去,這可能會影響鍛煉的能力,可能身體狀況欠佳,也會更不愿意運動,依此類推等等。
布爾摩爾是劍橋大學神經學家和精神病學教授,他寫了一本名為《終結抑郁癥》的書,在書中他提出有些精神健康問題是由大腦炎癥引起的。
文章稱,發炎是身體對感染或受傷的反應。免疫系統認為身體受到攻擊時就會啟動它,發炎也是愈合過程的一部分。但當接到假警報時,就會出現問題,身體一些未受傷的部位會出現炎癥。布爾摩爾認為,如果這種炎癥到達腦部,可能可以幫助解釋一些人遭受抑郁、焦慮和其他一些精神健康問題的原因。
這是實驗室環境中在動物身上觀察到的,當然在人身上測量要難得多。但已經有一些研究為這種聯系提供了證據。
布爾摩爾表示,其中一項研究觀察到了兒童時期的炎癥與晚年時患抑郁癥風險之間的潛在關系,即“抑郁癥前的身體發炎”。
布爾摩爾表示,認識到抑郁癥的根源可能在許多方面都會有幫助,比如在提供治療方面。
當然,還有其他關于我們身心健康相互作用的例子。
正如布爾摩爾所說,關于精神健康以及身體健康單方面的研究已經有許多年,對這兩者之間關系的研究相對更少。
但現在人們正在對此展開研究。坐等更確定答案之際,不妨繼續做一些已知的對我們有好處的事——比如在大自然中度過時光;吃許多健康又美味的食品;與朋友和家人保持聯系等。
上一新聞:國慶70周年慶用音樂引領萬人情緒
下一新聞:睡不著?試試這些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