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像藥物一樣有味道!
來源: 作者: 發布日期:2019-10-06 訪問次數:1349
中國的經典醫學著作《黃帝內經》2000多年前就提出了“五音療疾”的理論,《左傳》中也說:“音樂像藥物一樣有味道,可以使人百病不生,健康長壽?!惫糯F族宮廷配備樂隊歌者,不純為了娛樂,還有一項重要作用是用音樂舒神靜性、頤養身心。
“樂”方可養生
古代士大夫階層“琴棋書畫”養身術中,琴排第一位,也說明在修身養性方面,音樂最有力量。真正好的中醫不用針灸或中藥用音樂。一曲終了,病退人安。

有記載中國古代是先有樂后有藥的,中醫大夫為人診脈后開一“樂”方,所用的樂器按五行方位布置好,(東南西北中,木火金水土,角徵商羽宮,3 5 2 6 1 )此起彼伏地演奏,其五音歸五臟,肝、心、肺、腎、脾經,如果人有火大夫按其經絡逆向按摩,五音中以相對為主的音符做下行演奏,如果是需要補的話,反之是上行演奏。比如:人的肝經有不適,木聲歸肝經(3的聲音頻率對肝經有共振)就以3為主的音樂。以簫為主奏樂器演奏曲子,可以調肝經之氣,聲音與人體的共振連同大夫的物理療法共同施術,以達到肝氣疏理及舒暢,這就是傳說中有記載的五音療疾方法。
幾千年前這樣的養生、療疾方法,也大都是帝王級的服務。而普通人是自己演奏樂器以宣泄情緒,調整心態改變生活態度,同時鍛煉反應能力,動手動腦達到養生目的,目前做音樂的人不精通中醫,而中醫也不研究音律,所以上述音樂養生法基本上失傳了。羅伯特·古普塔:音樂是良藥,音樂令人心智健全
音樂調“氣血”
音樂是以節奏、旋律及和聲組成,稱音樂的三要素,快節奏打擊樂的聲音可以鼓動人產生激動的情緒,如果人有心臟疾病就不適宜聽或參與快節奏以打擊樂為主的音樂,如果音樂演奏的速度與心跳大致一樣就好一些。
優雅的旋律可以調整人的心情,把人的情緒帶入畫中,以達到平和心態的目的。
合理有音樂邏輯的和聲安排(編曲、配器)會將音樂加以色彩的渲染,大師級的音樂家通過不和諧的和聲調動聽眾的情緒,而后用和諧的和聲去解決不和諧和聲所產生的情緒,更加增強音樂的魅力,使人產生情緒的對比,也是調整“氣血”的變化。好音樂就是將優雅的旋律、合理的和聲、多風格的節奏組織起來構成的。

音樂能影響人的情緒,它也體現在人生理上的反應。輕松歡快的音樂能使大腦及整個神經功能得到改善;節奏明快的音樂能使人精神煥發,消除疲勞。旋律優美能安定情緒,集中注意力,增強人們生活情趣,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恢復。顯而易見,音樂對精神、情緒具有極大的影響。研究表明,良好的音樂既能消除人的不良體驗,也能擴大其感受、感覺和體驗的領域,又能使聽音樂過程中出現的思維結構得以提高。
養生音樂宜舒緩
音樂能影響人的情緒,但不能解決心理問題,解決心理問題還是要靠文學作品和功能書籍。選擇音樂作品要根據文化修養和知識結構來選擇自己喜歡的音樂作品。目前大多數歌曲,歌手將想表達的東西唱出來,直接地給了聽眾,意思明了,不用太費力就可以理解,其中的情緒,歌手也給表達出來了,而聽眾只注意了音色、樂器的編配。歌曲意思與自己有共鳴就覺得是好,沒有共鳴的就不去注意了?;蛘呤怯忻麣獾母枋盅莩驼J為是好,一般是娛樂為主了,聽音樂也要會聽才好,要有很多與音樂有關的知識才能理解音樂作品的含義,才能達到享受或者受益之目的。
音樂人大體分為三種:一是閉門造車的,自己的、大自然的、內心的表現以音樂的形式加以表現,比如早期的交響樂大師們創作的樂曲;第二是主流音樂或歌曲,有強加于人的形式,比如說時代歌曲,主題音樂;第三是市場化音樂,設計或算計聽眾喜歡什么音樂就做什么音樂。這三種人都有成功的,也都有能影響人一生的作品,只是看你如何根據你自己的品位去選擇了。
如果單從音樂養生的角度上說如何選擇音樂,一般是選擇旋律相對簡單一點、節奏不要過于強烈的、舒緩的為好。其中有大自然的聲音一起制作進去的,還要了解一些簡單的中醫知識,能更好地配合音樂才可以達到音樂養生作用,其他的因素就根據個人的喜好及文化修養來選擇了。
“樂”方可養生
古代士大夫階層“琴棋書畫”養身術中,琴排第一位,也說明在修身養性方面,音樂最有力量。真正好的中醫不用針灸或中藥用音樂。一曲終了,病退人安。

有記載中國古代是先有樂后有藥的,中醫大夫為人診脈后開一“樂”方,所用的樂器按五行方位布置好,(東南西北中,木火金水土,角徵商羽宮,3 5 2 6 1 )此起彼伏地演奏,其五音歸五臟,肝、心、肺、腎、脾經,如果人有火大夫按其經絡逆向按摩,五音中以相對為主的音符做下行演奏,如果是需要補的話,反之是上行演奏。比如:人的肝經有不適,木聲歸肝經(3的聲音頻率對肝經有共振)就以3為主的音樂。以簫為主奏樂器演奏曲子,可以調肝經之氣,聲音與人體的共振連同大夫的物理療法共同施術,以達到肝氣疏理及舒暢,這就是傳說中有記載的五音療疾方法。
幾千年前這樣的養生、療疾方法,也大都是帝王級的服務。而普通人是自己演奏樂器以宣泄情緒,調整心態改變生活態度,同時鍛煉反應能力,動手動腦達到養生目的,目前做音樂的人不精通中醫,而中醫也不研究音律,所以上述音樂養生法基本上失傳了。羅伯特·古普塔:音樂是良藥,音樂令人心智健全
音樂調“氣血”
音樂是以節奏、旋律及和聲組成,稱音樂的三要素,快節奏打擊樂的聲音可以鼓動人產生激動的情緒,如果人有心臟疾病就不適宜聽或參與快節奏以打擊樂為主的音樂,如果音樂演奏的速度與心跳大致一樣就好一些。
優雅的旋律可以調整人的心情,把人的情緒帶入畫中,以達到平和心態的目的。
合理有音樂邏輯的和聲安排(編曲、配器)會將音樂加以色彩的渲染,大師級的音樂家通過不和諧的和聲調動聽眾的情緒,而后用和諧的和聲去解決不和諧和聲所產生的情緒,更加增強音樂的魅力,使人產生情緒的對比,也是調整“氣血”的變化。好音樂就是將優雅的旋律、合理的和聲、多風格的節奏組織起來構成的。

音樂能影響人的情緒,它也體現在人生理上的反應。輕松歡快的音樂能使大腦及整個神經功能得到改善;節奏明快的音樂能使人精神煥發,消除疲勞。旋律優美能安定情緒,集中注意力,增強人們生活情趣,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恢復。顯而易見,音樂對精神、情緒具有極大的影響。研究表明,良好的音樂既能消除人的不良體驗,也能擴大其感受、感覺和體驗的領域,又能使聽音樂過程中出現的思維結構得以提高。
養生音樂宜舒緩
音樂能影響人的情緒,但不能解決心理問題,解決心理問題還是要靠文學作品和功能書籍。選擇音樂作品要根據文化修養和知識結構來選擇自己喜歡的音樂作品。目前大多數歌曲,歌手將想表達的東西唱出來,直接地給了聽眾,意思明了,不用太費力就可以理解,其中的情緒,歌手也給表達出來了,而聽眾只注意了音色、樂器的編配。歌曲意思與自己有共鳴就覺得是好,沒有共鳴的就不去注意了?;蛘呤怯忻麣獾母枋盅莩驼J為是好,一般是娛樂為主了,聽音樂也要會聽才好,要有很多與音樂有關的知識才能理解音樂作品的含義,才能達到享受或者受益之目的。
音樂人大體分為三種:一是閉門造車的,自己的、大自然的、內心的表現以音樂的形式加以表現,比如早期的交響樂大師們創作的樂曲;第二是主流音樂或歌曲,有強加于人的形式,比如說時代歌曲,主題音樂;第三是市場化音樂,設計或算計聽眾喜歡什么音樂就做什么音樂。這三種人都有成功的,也都有能影響人一生的作品,只是看你如何根據你自己的品位去選擇了。
如果單從音樂養生的角度上說如何選擇音樂,一般是選擇旋律相對簡單一點、節奏不要過于強烈的、舒緩的為好。其中有大自然的聲音一起制作進去的,還要了解一些簡單的中醫知識,能更好地配合音樂才可以達到音樂養生作用,其他的因素就根據個人的喜好及文化修養來選擇了。
上一新聞:中醫對感官的運用令人們信服
下一新聞:“音藥”入耳,“藥”到“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