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感音波反饋系統即:體感音樂療法(簡稱VAT),是一項專利的聲學治療技術。它將音樂中16~150Hz的低頻信號,經增幅放大和物理換能后,通過聽覺、尤其觸振動覺的傳導方式,使音樂的“外源性振動”與人體的“內源性振動”產生同頻共振,從而對人產生快速、深度的放松和理療作用(譬如植物神經功能的調整、微循環的改善等),具有良好的生物學和心理學效應。
體感音波反饋系統(MBS-5800)
1、體感音樂治療的心身效應
體感音樂治療的心理效應,主要為情緒調整,可使人平靜、放松、愉悅和誘導睡眠;其生理效應,主要為放松肌肉,調節血壓和心率,改善血液流變和微循環,調整胃腸功能等。
2、體感音樂治療的適應癥
根據目前國內外所掌握的臨床資料,體感音樂治療所帶來的深度放松和理療作用,主要用于緩解神經肌肉的緊張、痙攣、疼痛和運動障礙,改善大腦情緒、認知、聽覺、言語等方面的功能。除個別禁忌癥(如先天性心臟病、較重心臟病、放置心臟起搏器或支架、內出血等)不能使用以及孕婦慎用外,其他人群均適合。具體如下:
生理方面:各種軀體化癥狀的改善。失眠、食欲不振、便秘等癥狀改善;局部微循環改善(防褥瘡);神經肌肉的緊張、痙攣和疼痛減輕;肢體關節活動度增強;運動障礙改善。
心理、行為方面:焦慮、緊張、不安情緒及疼痛、障礙減輕;應激反應減少;抑郁癥狀改善;自我認知和社交功能提高;音樂的感受力(樂感)提高。對疾病的恐懼減輕;自信和活力增強;生活質量提高。
3、體感音樂治療的原理
人類對于聲音的感受源于振動。一般情況下,音樂是通過增幅器放大信號后從揚聲器發出,再經過空氣振動而達到人的耳膜的。通常人類可以聽到的音樂低音部分一般為50-150Hz。低于10Hz的振動一般伴隨著自然災害發生,如地震、海嘯、山崩、火山爆發等振動均為含有巨大能量的3-6Hz的低頻波。自然界的有些動物可以感知,但人類已失去這種功能。人類通過身體可以感受到的音樂振動稱之為“音樂體感振動”,其最大范圍為16-20000Hz。20-50Hz的低頻部分使人的重低音感大大增強,伴隨著振動感和沖擊感給人以極其強烈的臨場感。同時,20-50Hz的頻率范圍最能夠給人以心理和生理愉悅的快感和陶醉感。因為音樂的低音部分(貝司)是比較單調的重復,近乎于1/f2的振動,給人以安全舒適感。這種感覺是存在人的潛意識中。人類心跳的頻率近乎于1/f2的振動。胎兒在感受著母親心律振動的情況下生長發育,這種安寧和健康母親的體感振動使嬰幼兒感到安全舒適,這種體感振動的記憶伴隨著嬰兒的出生和成長而漸漸淡化,但它將永遠遺留在潛意識中。當嬰幼兒哭鬧的時候,一旦被母親抱起來,母親的體感振動會使嬰幼兒感到安全舒適,立刻平靜下來。同樣,當成人焦慮不安或抑郁時,這種音樂體感振動也會使人感到安寧。
體感音響技術是將音樂中16-150Hz低頻部分電信號分揀出來另外經過增幅器放大,通過換能器轉換成物理振動,作用于人體傳導感知。特別是能忠實地再現20-50Hz的頻率范圍的音響技術,這種節奏近乎于1/f2的振動,最能使人感到安全舒適和具有催眠的要素,也能促進局部的血液循環。
律動音波干預系統
用于體感音樂治療所采用的音樂曲目是經過音樂家、心理學家等多學科的選擇,并經特殊錄制的、能夠最好體現音樂體感振動的樂曲。分析樂曲的振動波形與療效之間的關系,我們將波形分為三大類16小類:
(1)慢周期信號波:包括二鐘波、念波、交互波、碎波、緊虛波、搖波等6類波形。主要功效為放松、鎮靜、催眠等;
(2)快周期信號波:包括交斷、搖交斷、鐘風等5類波形,主要功效為使人歡快、輕松;
(3)快周期、緊迫信號波:包括覺醒等4類波形,主要功效為使人覺醒和振奮。
巖谷在臨床觀察到音樂體感振動療法可促進消化道蠕動,改善和預防便秘,可預防褥瘡。在釀酒和食品制作領域應用體感音響技術,發現它能促進酵母菌活化,影響酒精和水分子的構造,促進發酵和成熟,使口味變好。種種結果提示,體感音樂治療可能通過物理、心理、生理、化學、細胞、分子等多種途徑,調節人體機能狀態。
體感音樂產生可聽和可感覺的音樂/聲振動。音樂/聲對人產生生理學振動并引起心理學的活動。音樂和音樂振動治療疼痛的機制為:音樂和音樂振動對人體作用下產生了兩個過程,其一是通過聽音樂產生了心理過程,其二是通過換能器的音樂振動產生了生理過程,這兩個過程激活了疼痛抑制神經活動。同時這兩個過程結合了肉體和聽覺神經活動產生了對中樞系統的配合作用機制。
MBS-5800
目前對體感音樂康復治療的理論有很多。大多數認為物理和精神的刺激同樣重要。也許這兩者的結合即對精神-身體的聯合作用才使得這種治療方法可以成功地放松身心和減輕疼痛等病狀。對于體感音樂產生療效的三種可能的理論解釋如下:
(1)音樂體感振動治療過程激發了松弛反應,有利于疼痛和病狀的減輕以及對緊張、疲勞、頭疼、惡心、沮喪的緩解。
(2)60-600Hz的振動激發了“帕西尼安小球”,產生了對疼痛的神經性抑制。
(3)音樂振動可能產生了對細胞的清洗作用,從而有利于健康和疾病治療。
音樂伴隨著祭祀而產生,進而得到發展。音樂追求和諧,起到溝通人與神關系使之融洽的作用?!渡胶=洝ご蠡慕洝酚涊d:“東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獸……其名曰夔?!薄饵S帝內經》曰:“黃帝伐蚩尤,玄女為帝制夔牛皮鼓八十面,一震五百里,連震三千八百里?!钡搅藞蛩磿r期,舜任命一個叫作夔的人為樂官,掌管樂舞之事。這一時期,音樂主要起到祭祀的作用。
古希臘時期,在人們的生活中,敬神、祭神的宗教活動極為普遍,并且伴隨多樣的音樂表演和演奏方式,使用的樂器以里拉和阿夫洛斯最具代表性。這些活動一方面滿足了社會的需要,另一方面促進了古希臘音樂的發展。隨著音樂的發展,它本身具有了社會功能,有善惡之分和影響人的精神。人們認為,好的音樂可以驅邪防病,壞的音樂使人容易墮落。
所以,從音樂起源來看,中西方音樂具有相同的社會功能——祭祀,這可以初步說明中西方音樂是無國界的。
上一產品:體感音波減壓系統(M-5800)
下一產品:暫無